从1993年进入山东省路桥集团工作至今,高永青的基建生涯刚好进入第三十年。
回顾这三十年的职业经历,高永青干过工程技术员、技术队长、生产队长、工程科长、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分公司总工、总经理,设计院院长、书记,集团公司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可以说,他有施工公司大部分岗位的工作经验,是一位地地道道身经百战的#老基建人#。
而能在沪宁高速、济青路、京台高速、京沪高速、黄河二桥、黄河一桥、黄河三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一展身手,用高永青的话说,是因为他赶上了基建发展的好时候。
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亿元国债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2008年,国务院推出包括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政策在内的4万亿资本预算。2012年至今,基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抓手,长期发挥着挑大梁的作用。
持续有力的基建投资带来了基建设施的强供给,基建尖端技术的自主化、超级工程在中国土地上的集群式崛起成就了“基建狂魔”之名。
山东省路桥集团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快速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路桥集团立足山东,对全国,走向世界,修建了济南黄河二桥、三桥,利津、滨州、泰东黄河公路大桥、郑济高铁长清黄河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和苏通、润扬、崇启长江大桥、舟山群岛跨海大桥、邳州运河大桥等大型桥梁,承建了济青、沪宁、沪蓉、京沪、京福、沈海、青银、青兰、济广、沈康、渑淅、草乌等多条高速公路。
多元化布局方面,山东省路桥集团先后实施了泰安迎胜路、淄博快速路、沂河快速路等市政快速路以及呼和浩特、济南、青岛、南京等地市政道路、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工程。
在建筑施工领域,山东路桥稳步发展,承建了云南红河交通枢纽、玉林高铁综合枢纽、福建龙钢、菏泽中南等大型房建项目;新开拓铁路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参建了鲁南高铁、潍莱高铁、郑济高铁、潍烟高铁和济南轨道交通四号线;进军水电航运项目,建设了渠江风洞子项目。
其中,由山东省路桥集团参建的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项目为世界规模最大八车道城市公路隧道群,蓬莱西海岸岸线修复、人工岛围填海工程则助力路桥集团完成了产业体系的世纪性跨越。
国外市场,山东省路桥集团相继在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安哥拉、南苏丹等地修建公路、市政项目,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首先,近年来,我国提出“四好农村公路”的建设方针,给农村公路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第四,为解决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发展地下空间将是公路基建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我国基建行业狂飙发展,进入基建行业就等于抱上了工作的“铁饭碗”;另一方面,近年来基建圈流行着干基建苦、累、待遇差,大学毕业生入职不久就“提桶跑路”的说法,让很多想进入或刚刚迈入这一行业的(准)基建从业者迷茫、困顿。
基建人的苦每个人的理解并不相同。高永青说,在刚参加工作的90年代,那时候的基建工作是真苦。但是对于农村出身的他,进入工地后就不用再和父辈一样吃种庄稼干农活的苦,相比而言,在工地上吃苦,是幸福的。
现在,基建工程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准不断提高,基建工作的辛苦程度大幅度的降低,但是相对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新一代基建人来说,依然需要扎根一线、经受风吹日晒、放弃一些节假日,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比城市白领更为艰苦。
但对已是集团公司总工的高永青来说,“坐办公室”才是真的“苦”!高永青说,除了必要的大型方案研究、会审、进度推进等工作需要在办公的地方处理,其余时间他都在工地一线上跑,尤其是大型、技术复杂度高的项目。
“坐不住、不踏实,在一线看到项目进展顺利,心里才感到真正的幸福”,高永青说,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是买一件新衣服、吃一顿好的、外面游山玩水带来的快乐所不能够比拟的。
正是因为基建工程具有长期、复杂、大型的特点,每个能干好这一行的人都更倾向于延迟满足,认同长期主义,不计较短期得失,能耐着心等待持续投入带来的巨大复利回报。
“一个新进入基建行业的毕业生,如果能在单位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工作三年以上,他就会对‘干基建苦不苦’这个事有全新的定义,他才能真正融入基建行业”。
基建,正如这个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一样,对从事其中的人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像大树一样深深扎根行业土壤,才能让个人的职业生涯长青不衰。
这也是高永青的职业写照。开始,抱着脱离农民身份的想法,他很快融入基建行业。后来,乘着国家大基建发展的春风,在多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担纲重要技术岗位,战果丰硕。
,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属于首次。在没有一点资料可参考的情形下,所有技术都需要独立自主完成。最终,经过一同研究,深度钻研,技术团队顺利完成了斜拉索全部更换的任务。这次的项目经历让高永青受益匪浅,由衷的生出攻克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自豪感,也让高永青所在的山东省路桥集团一战成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涉及到斜拉索更换的工程建设项目都会找到山东省路桥集团。
项目期间,高永青带领团队完成了线米深软基中的应用,解决了施工地质软基多且深的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施工效果。截至目前,该软基深度记录仍在山东省路桥集团内部排名第一。2021年冬季,高永青主持组织
技术方案。这一钢结构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作为红河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被称为“蒙自之眼”,项目要求在保证构件不变形的前提下,把重达约2000吨的大型钢结构提升46米高,被业主方称为“难度不亚于鸟巢”的工程。
项目安装的关键是保证异型结构飘带梁安装的顺利完成。经过六次会议研讨,外聘专家组提出的方案是先提升网壳,后安装飘带梁,但是高永青和团队经慎重研究,认为后安装的方案很可能触碰到网壳结构,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最终,项目采用飘带梁提前安装的方案,同网壳钢结构一起提升,然后再对飘带梁做加固,整个安转过程一气呵成,顺利实现了施工目标。
作为集团技术负责人,高永青既要挑起集团重大工程技术攻关的重担,也把自上而下推动集团技术团队水平提升作为工作重心。
他深深认识到,个体的能力再强,也不能代表集体的能力,只有实现集团公司技术人员水平的整体提升,才是山东路桥打造百年企业,保持健康良性发展之道。
”,高永青说。建立技术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案是,先在集团层建立技术管理架构,这一级管理体系完善运转起来后,再由其向下渗透到各权属单位,为权属单位(分公司级)的技术人员赋能,之后再将先进的技术能力向下传递至项目工程,从而构建从项目一线人员、项目总工到分公司,再到集团公司技术人才的塔式人才梯队,推动个人、团队、集体的技术成长。
顶推工艺,通过用履带式设备替代传统的步履式工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施工中的稳定性,而且大幅度提高施工安全。
大型缆索吊应用,为客服安装过程中强风对大型设备的影响,技术人员采用了缆风绳,从而确保了大桥在成型的过程中空间姿态的稳定性。三号工程为3月份刚刚中标的
建设,为推进技术管理体系建设,高永青将技术攻关团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由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顾问专家团队,二组是由经验较少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青年技术团队。这有助于让青年技术组在顾问专家组的带领和指导下,亲力亲为,在大型项目工程历练中较快成长,同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可控。
去年,山东省路桥集团遴选出二十名技术后备人才,并制定了为期三年的培养计划。今年,新一轮的技术后备人员选拔即将展开。
高永青说,我要做好导师角色,把“我的前任,我的前任的前任,一辈又一辈,延续下来的山东路桥精神”以及我毕生的所学传递下去,让年轻人尽早、尽快的成长起来,独自担当,那么我们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高永青说,说到个人使命,从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来说,是做好导师角色,为集团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但从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来说,就是要做到爱岗敬业。
”高永青说。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岗位,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想要提高技能,增加理论知识,进而去实践应用。把岗位上的工作做到最好,就是完成了工作上的使命,也是对公司发展最大的贡献。
”,高永青说,他希望把这“四多”送给每一位年轻人。对职场新人来说,刚进入施工公司,在没有施工经验、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很难管理施工现场和劳务人员。这时,首先就需要“多看”,看看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劳务队伍怎样干,学习具体施工工序,让自己以最短时间学会,现学现用。
第二,有了多看,还要“多学”。施工行业严禁不懂装懂,只有一知半解就去操作,如果出现差错,就要推倒重来,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和物资损失。因此,就要善于多问问题,多向老的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经验比较丰富的劳务人员请教,多和他们交流,提高对现场的认识水平。
第三“多”是“多想”。看过、问过,再静下心来想一想,实际做到知识转化、融会贯通。
第四“多”是“多用”,用过之后方能检验真理,理解知识的效果和边界,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的完整循环。
这“四多”循环前进,就能在工作技能上持续精进,并收获工作成果带来的正向激励。
高永青说,这“四多”也要送给自己,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技术探讨研究永无止境,用这“四多”精神武装头脑,不断充盈自己,那么就会是一个一直跟着时代步伐前进的人,一个永远年轻有活力的人。
在高永青的办公室,仍然保留着大学时代的教材,知识是延续性的,吃透了教材中基础性的东西,就能够进一步活学活用,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做出更多的创新。
回顾高永青的职业生涯,让他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正确的工作方法,更源于对正确工作方法的长期坚持。
这种坚持的毅力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如坚持每天中午打乒乓球,在公司乒乓比赛中屡获佳绩,坚持跑步,连续十一届参加马拉松比赛……
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加过沪宁高速、京台高速、济青高速南线、沪蓉高速、茅台高速、济南黄河二桥、黄河一桥、滨州黄河斜拉桥、胶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
1995年,作为重要技术负责人参加济南黄河斜拉桥全部换索工程,斜拉索全部更换当时在国内是首次,没资料可参考,所有技术需要独立探索,难度可想而知;
1996--1998年,在济南黄河二桥项目中研究实现混凝土百米深桩技术、创新完成大型T挂篮在220米跨度箱梁的悬臂施工;
2001—2003年,在滨州黄河二桥三塔斜拉桥工程建设项目,完成1.5米地下桩钻深国内企业新纪录、并国内首次明白准确地提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内外温差控制在25℃;
2003—2005年,沪蓉高速浙江太湖段,完成线年,在贵州茅台高速主持完成峡谷中高度114米坪子垧特大桥柔性墩爬模施工;
2008—2020年,担任山东省路桥集团设计院经理,主持完成多条高等级公路设计,代表作:市政景观城市快速路日照厦门路;
2022年至今,担任山东省路桥集团总工,主持完成多个大型项目的技术方案,如:云南红河州高铁站的长116*84米大型网壳钢结构的整体吊装、高度175米重庆万庆峡谷特大桥大型缆索吊应用、安徽合周高速谷河斜拉桥整体施工工艺拟定、齐济黄河特大桥顶推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