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越是在迷茫的时候,越需要优秀榜样的指引,而行业中那些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就是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灯塔。
《零售商业财经》推出“零售行业灯塔系列”文章,聚焦国内外优秀零售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为零售人点亮前行之路。
2020年-2021年,无疑是中国超市零售“失去的两年”。不仅大量传统零售企业一蹶不振,而且几乎所有的新型零售模式的创新也都宣告阶段性失败。
一方面,线下零售哀鸿遍野。永辉超市作为一家老牌超市,于1998年在福建成立,全国门店数量达400多家,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巅峰时期实现了1179亿元的估值,可谓是中国零售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行业的带头大哥,2021年永辉超市数百家门店接连倒闭,市值蒸发了840亿,全年预计亏损39.3亿。
另外一个带头大哥,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最高峰市值超过1000亿,目前市值也只有200亿左右。
曾经不可一世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的人人乐,一度被ST,目前市值只有30亿左右,公司预计202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0亿至-8.30亿,同比变动-2587.08%至-2445.77%。
从一张张零售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跌跌不休的K线图,可以窥见中国线.屡败屡战的零售创新
还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内功没有修炼好。面对变化,我们的零售企业从来没有“躺平”,无论是传统零售巨头,还是新型网络站点平台,都在积极转型,数字化零售、智慧零售、O2O、超市到家、社区团购、前置仓等等,各种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却没有产生持续的效果。
诸多的尝试,也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国超市零售企业的迷茫,整个行业或许都需要寻找指明方向的灯塔。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行业的灯塔企业无疑就是那些可以穿越周期,基业长青的企业。
在同样的年份,甚至疫情更严重、渗透率更加见顶的欧美市场,也不难发现一些百花齐放的美国零售企业。他们不仅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还实现了市值的提升,无论是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在长期资金市场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样板,也是行业的灯塔。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Costco(好市多)。
Costco目前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美国第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零售商,近30年,营收翻14倍,业绩翻21倍。
公司作为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的开创者,1992 -2021 财年期间,公司总营收从141亿美元增长到1959亿美元,复合增长约9.5%。会员费收入从 2.8 亿美元增长至 38.8 亿美元,增长14倍,复合增长率约 9.5%。公司净利润也从 2.42 亿美元增长至 50 亿美元,增长近21倍,复合增长率约 11%。
截至2021年底,全球会员人数达到1.12亿人,其中付费会员6170万人,其中基础会员为3610万人,执行会员为2560万人。执行会员占付费会员数量的占比不断的提高,至2021年达到41.5%。执行会员有更强劲的消费力,至2022年Q2执行会员占付费会员总数逐步提升至42.7%,而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70.9%。
互联网企业常提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其实,Costco才是最懂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公司,从会员续费率可见一斑。
不论经济情况好坏,消费者一直不变的追求就是“物美价廉”,这个看似矛盾的诉求,在Costco却能很好地实现。商品销售遵循低毛利的原则,整体毛利率常年维持在13%左右,远低于其他零售商20%~30%的毛利率水平。其中,商品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为11%,费用率为9.5%,扣除后商品销售业务的利润率不到2%。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在学习它的商业模式,却没有真正学习到它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Costco的毛利率低于其他超市10%以上,而会员费只带来2%的收益,其余的8%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在定价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基础上,要确保盈利,除了会员费收入,更重要的是别的方面要更卓越,成本要更低,效率要更高,这才是它的盈利逻辑。
会员费只是实现盈利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卓越的运营管理做支撑,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2%的会员费收入完全覆盖不了降低的毛利率,盈利也会是空中阁楼,商业模式自然也难以持久。
在采购上,精简SKU,做大单品规模,提高品牌商议价权。Costco采取精选模式,公司SKU数量低,单个SKU贡献的销售额远超同行,由于公司执行大单品的销售策略,拥有对上游的强议价权。线个,线个SKU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超市的SKU数量在4万个左右,购物中心的SKU数量在10万个。Costco以4000个SKU贡献了19亿美元的销售额计算,平均每一个SKU的销售额为4800万美元,以规模优势获取采购的低价。
可以说,它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并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毛利,仅仅是为广大购买的人谋福利而已。
很多模仿者通过精简SKU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毛利率,目的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这跟Costco做法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如果降低采购成本,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毛利率,也进入了学习的误区。
Costco企业具有自有品牌Kirkland,成立之初是由于名牌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为开发自有品牌提供了契机,至今为止Kirkland已涵盖14大类商品,如服装及行李箱,杂物,家庭用品等。
通过与世界各地供应商进行合作代工方式生产,一经发现具有市场空间且价格仍有下降空间的优质商品,便自行开发,自有品牌价格低于品牌替代品的20%至30%。自有品牌的定价也是十分良心,坚持低价原则,毛利率也绝不会超过14%。
多年来,Costco的费用率基本在10%左右浮动,而对比同行,沃尔玛20.7%,BJ批发俱乐部15%,塔吉特19.8%。
Costco运营管理是十分卓越的,它盈利的逻辑并不是盈利空间大,而是运营效率高,经营成本低,正所谓“Retail is Detail”,Costco的核心竞争力是将运营做到了极致。它实际做到在每一件商品上,为会员保证低价的理念。在费用率管控上,是远超同业竞争者,更高效、低成本运营,包括高效分发,降低人力分拆成本以及以大包装形式,库存直接存放在上方货架,减少理货、补货成本。
存货周转率保持在11~12x之间,同业零售商的周转率通常在11x以下。由于周转率较快,货物通常在给供应商付款之前就被出售,带来有利现金流。
反映出公司高效的库存管理及强劲的销售表现,以及商品在全世界内的高效运转及流通。
仓库式店铺内不设导购人员,装货员运用叉车进行装卸货物,节省人力成本,减少管理开支。在员工效率方面,对比北美超市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员工的劳动效率最高但离职率相当低(5%左右)。在员工待遇方面,也是高于行业中等水准,高工资待遇却没有提高Costco人力成本,在于低流失率,降低了招新成本,对公司整体管理费用的控制有一定作用。
同时,由于营业时间比其他零售商短,人力成本较低;且商品通常直接存放在商品上方的货架上,要么直接放置在地板上,消除所有不必要的交接,减少理货、补货成本。
采取交叉转运模式,70%商品送到区域物流集运点合并后集中运转,30%的商品则直接送抵仓储门店,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分销成本(从分销商进货的额外成本、中央仓库的使用费、在销售场所以外存储商品的租金管理费等),加之深库存模式下公司几乎将全部货物置于销售区。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合计仓储物流运输费用可降低2%以上。
综上所述,Costco业态模式叠加高自有物业占比、交叉转运配送、低广告促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其在员工、折旧及摊销、仓储运输、营销费用率上可相对同行减少约4%、3%、2%、1%,整体费用率低10%,进而在极低加价率下,以精准定位及深库存促成高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