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日期调查:保质期=货架期 保质期≠保存期

时间: 2023-11-26 13:13:15 |   作者: 名创精品系列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超市货架上有许多特价促销和捆绑销售的商品,记者注意查看保质期,发现大多商品已临近保质期。

  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如果产品到了保质期还未销售出去,食品生产企业会按照之前与销售公司进行的书面约定进行回收。一位多年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过期食品返厂回收后,生产企业怎么样处理,很少有人追究。按照相关规定,一般只是靠企业自己进行无公害处理,但并未强调由谁监管。除非有关部门在市场查到了过期食品会强制销毁。”

  由于对过期食品回收后的处理存在监管真空,就为个别不良企业留下了可乘之机。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个别小作坊的食品加工厂,有时会向乳制品生产企业低价收购过期乳粉,收购之后用来制售加工面包、糕点,生产雪糕冰淇淋等产品。”

  食品生产企业究竟会怎么样处理未售出的过期食品呢?记者电话采访了几家食品企业,大多数厂家包括一些有名的公司对于过期食品的处理问题回答隐晦。有的企业以相关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接受这方面的采访;有的表示不方便对外透露。只有少数食品生产企业明确地介绍了他们关于过期食品的处理方法。

  国内休闲食品销量较大的徐福记国际集团工作人员此前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企业设有专门的环保节能焚化炉设备,将全国各地的过期产品运回东莞总部进行烧毁,每天能处理5吨至6吨过期或不良产品。焚化炉利用的原理是对产品做二次焚化,以达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而且产生的热量又可用于供热。该工作人员表示,为降低运输成本,企业已经考虑今后会在各地设置环保型焚化炉设备,方便过期产品的就地回收和销毁。本市的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也表示,他们会将过期食品进行无公害处理,有的作为牲畜或家禽的饲料,有的按工业原料做处理,还有的则进行焚烧处理。

  过期食品由企业自行销毁,专家称常见的销毁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分解、排料(前提是不能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稀释、焚化处理、内部消化等多种方式。专家这样认为,如何销毁过期食品尚缺乏相关规范,往往出现销毁难的困境。除了食品本身的成本外,销毁所需的场地、费用、技术等都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内。同时,一些食品的包装,例如一些过期的饮料,包装瓶可以再利用,单一的销毁解决方法显得过于浪费,缺乏相关明确的销毁规范。

  前些年媒体曾报道关于光明乳业生产回奶问题,对此,时任光明乳业的董事长王佳芬称“全国乳品生产企业都有回奶罐”。专家补充道,所谓“回奶”就是到期牛奶回收,重新加工。“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严重的资源匮乏型国家,从加工工艺上来讲,应该问题不大,只要原料时间不是太长,不要变质就行。”专家这样认为,企业有企业的难处,然而消费者花钱买东西,也有“被骗”的感觉。

  南京冠生园也曾经被曝用陈馅做新月饼,导致消费者购买的月饼还没超出保质期却发生了霉变现象。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公司回收食品登记销毁制度》规定,回收食品的处置应由专人负责,回收食品收回后,应立即对此批产品做隔离存放,并挂牌明示,提出对此批产品做销毁的处理意见,由本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派2人以上执行销毁并记录。可是,这样的销毁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显得有些步履维艰。

  国内食品日期混乱背景之下,国外怎么样处理食品日期问题?专家以散装食品举例说明,“比如速冻食品,都是散装的食品相关的日期标注不易管理,所以我们从始至终以来都反对散装食品进入市场,但国内消费者有这一个市场需求,存在即合理。所以散装食品大多依靠企业自身的道德底线,监管规范是有的,但执行起来有困难。”与散装食品类似的,是私人加工的食品。专家称,这种食品更加拷问商家的道德底线。

  以中国与俄罗斯为例,专家称,俄罗斯的人均销售肉制品远高于中国,但是在俄罗斯没有生肉,全是熟肉,所以并不是说国外就不存在食品日期的问题,只是各自的市场需求和真实的情况不同。国外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但是国外也有值得中国食品借鉴的地方。

  此前,中国的食品专家曾组团去日本当地考验查证,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日本的超市在售卖的寿司和便当,上午、下午、晚上都是不同价格。专业的人介绍,通常下午五点以后,寿司开始以全价的1/3出售,到晚上7点左右就不卖了,开始撤下销毁等处理。所以,日本是用食品价格来调节即将到期的食品售卖,对消费的人做到了告知行为。实际上,当天不同时段的产品质量是没问题的,都是前一个晚上提前做好的,但通过明码标价和日期说明,主动告知了消费者,这样选择权在消费的人手中,既有利于快到期食品的促销,也使消费的人能够吃得“明明白白”。

  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对食品的保质期及生产日期不放心,希望食品、销售企业将快要到期的食品明确标示,同时,对过期食品的解决方法、销毁办法公开化、透明化,避免不法生产、销售企业对过期食品进行“改头换面”后二次出售,损害消费者利益。

  一位消费者直言:“作为普通消费者,应该对过期食品的处理享有更多的知情权,过期食品解决方法不能只是企业自己明白的商业机密。此外,对于过期食品的监管不能只停留在市场上不再销售就算完事了,对目前出现的监管空白,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以规范过期食品的处理,以避免回炉再售。”

  近日热议的航空食品日期问题,据标准行业业内人士透露,我国已在起草《航空食品安全准则规范》,该规范公布后,航空食品的生产、供应将有统一的标准,并强制性要求全行业执行。其中,飞机“盒饭”的保质期将以小时计算,从制作完毕到旅客吃下不能超过36小时专家这样认为,食品日期问题由来已久,问题是需要在真实的操作中发现,并逐渐完备解决。

  在专家看来,食品日期问题,主要属于道德范畴,并非食品安全本身的问题。食品企业经营的应该是一个“良心工程”,无论是生产者、加工者,还是销售者,拷问的都是他们的良心。所以,诸如个别超市更改保质期售卖商品,或者过了保质期的商品二次加工销售,这些都是道德缺失的体现。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对此也不应该过分的吹毛求疵。消费者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食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消费者不要一提到食品问题,就上升到食品安全的高度,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道德层面解决;企业更应该反躬自省,将责任和监督落实到生产与加工的每一个细节,保证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更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立足的责任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