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而言,汽车的价格降下来了,对消费的人是好事,但是花了钱的人降价背后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揣测,对于降价车看法不一。 长春市民张华说,自从听说某个牌子的汽车将优惠1万元,就忙着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一些要买车的朋友,大家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相约从外地来买车。可一位业内人士却给她浇了一盆凉水,使她帮朋友买车的热情无影无踪了。 这位业内人士说,此款车降价是厂家的一种经营销售的策略,此款车将作为“绝版之作”不再生产。这样车子一旦出了问题,维修等各方面都不便。此次采取“清仓大甩卖”,也是为将要下线的新车让路。 媒体上“减配置降价”的报道也让我们消费者心有余悸。如果降价的幅度大于所减配置价值,那么消费者买车无疑是合算的。如果相反,消费者就掉进了降价的陷阱,以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麻烦。 在第三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消费者,部分人表示,在购买降价车时,还是要看仔细,最好找内行人把把关。 现在汽车厂家降价的这么多,也很难分清哪一个是“做秀”,哪一个是真正的实惠。普通消费者离厂商比较远,信息并不灵通;加之并不掌握汽车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能够从汽车华美的外表下看出“门道”不容易。 一位姓刘的消费者说,无论降价还是不降价,厂商都应该真正地给老百姓一些实惠,不要用“明降暗升”的把戏,否则随着消费者的日渐成熟,就不会再买厂家的帐了。
车价一降再降,仍有部分消费的人在“买”与“等”之间徘徊。是该等待继续降价,还是趁某一轮降价潮时购买,他们拿不定主意。 在第三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长春市民孙飞拿着一个本和笔在各展台间穿梭。他说,要收集大量的信息,比较每款车降价的幅度,再咨询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看看现在买是不是划算,然后再作决定。 孙飞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吸取了一个朋友的教训。他的朋友在6月初买了一辆“星”,3天后这款车车价大降4万元,让人后悔不已。汽车可不是一般的日用消费品,他要花掉半生的积蓄,所以自己一定要好好衡量,以免重蹈朋友的覆辙。 面对降价,汽车经销商的心态是矛盾的。降价时经销商总会受到来自厂家和消费的人的双重压力,既希望能够通过降价打开市场,又害怕引起消费者的持币观望。长春市一位经销商表示,大幅度降价之后,许多降价前买车的客户纷纷来电表示不平,有的还要求补偿经济损失,但对于经销商来说,向厂方争取促销优惠已属“急顾客所急”的表现,除此之外,很难再为广大购买的人争取到更多的优惠。 汽车降价,对于降价前购车的消费者而言,这个果子多少有几分苦涩。据北京一家知名汽车网站统计,从5月份到现在,已经有近20多个品牌、60多款车型降了价,幅度少则五千、多则数万元。许多消费的人都有刚买完车就遭遇大幅降价的经历。 有人估算过,2006年底国内车价将同国际市场大致接轨,几乎所有车型的价格都将每年自降20%左右。可想而知,今后数年中,降价前买车的懊悔将会无数次重演。 降价是市场竞争者的惯用手段,市场是无法预测的,厂商究竟会何时降价,消费者是无从知道的,所以消费者应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好定出自己的心理价位,购得汽车,也就不会后悔了。